俗话说“夏至三庚数头伏”上升浪,意思是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也就是今天(7月20日)起算正式入伏,每十天为一伏,今年的三伏天共30天,8月19日出伏。
“三伏贴”,是针对冬病夏治的中医传统疗法,指的是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进行贴敷。它的原理是利用盛夏阳气旺盛之势,通过中医特色疗法扶助阳气、祛寒化湿,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。哪些人群、哪些病症适合贴“三伏贴”呢?
“三伏贴”不是“万能贴”
对症四大类疾病
三伏天没胃口可以用蔬果代替正餐?
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孙宇:这个说法不正确。我们要吃瓜果蔬菜是因为它富含水分,还有膳食纤维,但是其实它缺乏了蛋白质、脂肪甚至碳水化合物。如果我们长期只进食瓜果的话,那么会有可能造成这三大营养物质的缺乏,甚至影响到我们免疫力。时间长了也可能会造成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发生,比如说低蛋白血症、贫血都有可能出现。
伏天就要“以热制热”?上升浪
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病科主任 姜泉:这个应该是不完全对的。“以热治热”更适合一些我们中医认为的偏寒证这样的患者或者偏阳气虚的患者。比如晒背、喝羊汤,通过这种温阳的疗法能改善你的一些的病症,这是非常好的。但是还有一部分人他本身就偏热的,比如容易手脚心发热,从中医来讲更多的是阳盛的人,那么你如果“以热治热”的话,反而适得其反。阳气过于旺盛,反而会诱发一些疾病。一些免疫紊乱偏于免疫亢进的这一类的患者,他就不适合“以热制热”。
最热时锻炼可提高耐热力?
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孙宇:这个说法不对。因为特别高温的情况下,我们进行大量的活动之后,会造成大量出汗,有可能出现电解质紊乱,造成钠钾电解质离子流失。在这种情况下,对中老年人来说,有可能还会造成血液黏稠度增高,诱发心梗脑梗的出现。而对于年轻人来说大量损失水分之后,那么也有可能会出现中暑的情况。
更多热点速报、权威资讯、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
倍顺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